
北京時間 8 月 4 據報道,一名機器人外科醫生將被送往國際空間站進行測試,有一天甚至可能在太空中獨立手術。
芯片采購網專注于整合國內外授權IC代理商現貨資源,芯片庫存實時查詢,行業價格合理,采購方便IC芯片,國內專業芯片采購平臺。
謝謝內布拉斯加大學工程學教授?法利特是 MIRA 機器人的發明者
“NASA 長期以來一直支持這項研究。我們的機器人有機會登上國際空間站。
MIRA 機器人只重兩磅(約合) 0.9 kg),圓柱形,底部有兩個可移動的操作臂,每個都配備了一個迷你工具,一個用于抓取,另一個用于切割。有一天,他們將切割和掌握真正的人體器官和組織,但出于安全考慮,他們需要進行多年的研發和測試。
目前,機器人可以通過患者腹部的單個切口將手術工具插入體內,外科醫生可以通過旁邊的控制臺控制,但未來可以實現自動化操作。
法利特教授說:隨著人們在太空中走得越來越遠,也許有一天他們需要做手術。。我們正在努力實現這一目標。
登上國際空間站后,MIRA 無需醫生或宇航員的指導,獨立完成工作。然而,這些操作不會使用真正的人體組織。相反,它將在微波爐大小的實驗箱中模擬各種手Fci代理手術動作,如切斷緊繃的橡皮筋,將金屬環推到電線上等。
但據法利特教授估計,MIRA 還要再過 50 至 100 2024年獨立運營。 年度測試的目標不是機器人的自動化水平,而是在零重力環境下微調機器人的操作能力。
根據程序設置,該設備可以獨立進行測試,以減少空間站通信帶寬的占用,并盡量減少宇航員在實驗中的時間。
宇航員只需要打開開關,機器人就會自己開始實驗。兩個小時后,宇航員將再次關閉開關。
法利特教授和工程研究生蕾切爾?瓦格納明年將在發射前一起完成最后的改進工作,通過編寫軟件,讓 MIRA 它可以在空間站的實驗箱中工作;此外,還應對設備進行大量的極端測試,以確保它能夠通過發射過程并在太空中工作。
MIRA 在地面上驗證了手術性能。在之前的實驗中,之前 NASA 宇航員克萊頓?安德森試圖在休斯頓約翰遜航天中心控制機器人,并在手術室引導機器人 MIRA 完成了一系列模仿手術。
研發法利特和同事 MIRA 已有近 20 年時間。2006 年,他和合伙人共同創立 Virtual Incision 公司開始了 MIRA 項目自成立以來,該公司已經吸引了超過 1 風險投資1億美元。
- 蘋果秒天秒地M1 Ultra,是用膠水粘的嗎?
- 聯發科芯片設計 導入機器學習
- 全球晶體將在德州建造12英寸最大的硅晶圓新廠
- 杭州國際科創中心浙江大學 50mm 厚 6 英寸碳化硅單晶生長成功,晶體質量達到行業水平
- 英特爾與百度飛槳攜手共創軟硬人工智能生態
- 魅族明年將推出鴻蒙系統手機
- 比科奇憑業內首款5G小基站系統級芯片(SoC)2022年全球小基站論壇獲獎
- 推動水下農業發展的西門子數字孿生解決方案
- AMD基于人工智能的噪聲抑制技術將被替換NVIDIA RTX語音
- Azure 語音合成增加了新的聲音,風格遷移技術實現了不同音色的多情感詮釋
- 企業數量持續增長,IDC發布《2022年中國中小企業生存現狀報告》
- TI出版車用隔離新產品:成本降低50%,方案尺寸降低90%
